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客戶詢問,
打算創業的業者往往第一句話都是「我是xx產品,我應該做什麼檢驗?」
這部分是我們的專業,提供相關的諮詢服務與建議是理所當然,
但如同我們之前分享過的未檢出這檔事,以此延伸思考,
限量值是法規明定的殘留容許值或使用限值標準,是不能逾越的紅線,
但當有檢出值卻沒有限量值的時候,該怎麼辦?
是不是檢驗公司騙人,明明不用檢驗卻要不知情者花冤枉錢?
舉例來說:
中藥材含重金屬限量基準中,有明定限量基準通則,檢驗陳皮的時候報告上會依此通則提供限量值供參照:
但檢驗山芙蓉時,報告卻因為沒有規範不能提供限量值,需請客戶自行參照中藥材重金屬限量基準。
WHY?原因就是山芙蓉沒有規範,但其還是有作為藥用植物使用。
那到底需不需要檢驗確保品質?這時候就回歸業者自主管理的範疇,業者自行評估檢出值的風險,來決定這批產品是否符合自訂的允收標準。
再舉個例子:
餅乾產品在一般食品衛生標準中只有規範大腸桿菌與大腸桿菌群兩項,可用來管控產品是否加熱不當,熱處理後仍有微生物,表示食品受到二次汙染。
但目前市面上絕大部份的產品都會再加驗總生菌數,形成常見的微生物三項套裝,總生菌數的菌量過高,表示處理不當,食品中可能含有引起食品中毒之病原菌。
藉由衛生指標菌的檢驗,來管控整體環境與操作人員的狀況,確保產品品質,這同樣是自主管理的評估機制。
上述例子,一般業者都可理解其自主管理需求與允收標準評估,可參照相似產品的規範或是其他衛生標準來訂定自主管理標準,但沒有限量值又會被消費者質疑有數字就是不好有問題,無限迴圈。
而目前法規規範有其極限,仍有許多不足之處,而願意針對沒有限量值規範進行自主管理的業者,應該多多鼓勵,至少不是像駱駝一般將頭埋進沙子,眼不見為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