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擴大,關於疫情的起源眾說紛紜,關於操作高感染病原的P4實驗室之神秘面紗,又引起大眾的議論。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台灣對於新一波疫情所需動員的研究資源,是否也做好準備。
台灣實驗室之生物安全
如何開始被重視?
SARS爆發
2003 年 2 月至 6 月間,我國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以下簡稱 SARS)疫情。
該年 12 月中旬,卻不幸發生高防護等級實驗室工作人員因個人防護及 處置不當而感染 SARS 意外。頓時衝擊所有從事 SARS 檢驗及研究工作,也喚起了國人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視。
為避免國內從事 SARS 檢驗及研究之實驗室重蹈覆轍,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 管署,於 2013 年 7 月組織改造前為疾病管制局)旋即要求國內相關實驗室暫時關閉,進行全面 燻蒸消毒,於 2003 年 12 月下旬進行實驗室現場查核及確認。
安全規範制定
除編訂「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實驗 室安全規範」提供各界遵循,並建立我國生物安全第三等級(Biosafety Level 3,以下簡稱 BSL3)以上實驗室查核及重新啟用機制。
之後於 2004 年 1 月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派 3 位專家前來我國了解該起感染事件,於 2004 年及 2005 年,疾管 署三度邀請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及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NIID)專家,協助查核及指導國 內 BSL-3 以上實驗室之軟、硬體及管理,確保該等級實驗室之運作安全無虞。
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級
如何分類?
實驗室依其操作規範、人員防護裝備、安全設備及設施等,區分為生物安全第一等級 (Biosafety level 1,BSL-1)至生物安全第四等級(Biosafety level 4,BSL-4)實驗室。
(一) 生物安全第一等級(BSL-1)實驗室:主要使用於操作已知不會造成人類疾病之 感染性生物材料。
(二) 生物安全第二等級(BSL-2)實驗室:主要使用於操作造成人類疾病之感染性生 ~ 109 ~ 物材料。
(三) 生物安全第三等級(BSL-3)實驗室:主要使用於操作造成人類嚴重或潛在致命 疾病之感染性生物材料。
(四) 生物安全第四等級(BSL-4)實驗室:主要使用於操作造成人類嚴重致命疾病且 無疫苗或治療方法之感染性生物材料。
台灣目前實驗室的數量
有相關的統計資料嗎?
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統計資料,以下數據累積至108年11月20日止。
我國備查設置單位設有 BSL-2以上實驗室等級及間數現況,我國備查設置單位提報 BSL-2以上實驗室共1184間,其中:
- BSL-2/ABSL-2實驗室為:1132間 (95.6%)
- BSL-2+為:8間 (0.68%)
- TB 負壓實驗室為:22間 (1.86%)
- BSL-3實驗室為:18間 (1.52%)
- ABSL-3實驗室為:3間 (0.25%)
- BSL-4實驗室為:1間 (0.09%)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